top of page
181002website-03.png
CH

首      獎

〈緣宿〉 陳冠帆、辻真悟

特 別 獎

〈繼光工務所〉賴人碩

 ​首獎 FIRST PRIZE 

x-site計畫:OO

​涼涼海之濱

佳 作 獎

〈X-Site:OO〉林佩蓉

〈進之宅〉林柏陽

〈樹屋三連作〉蕭有志

〈鼓勵好室〉陳漢儒、劉真蓉

〈涼涼海之濱〉辜達齊、陳佑中

繼光工務所

 ​特別獎 SPECIAL PRIZE 

鼓勵好室

​緣宿

樹屋三連作

​進之宅

xsiteoo
©臺北市立美術館Taipei Fine Arts Museum提供(陳泳任_曹旖

x-site:OO

2018, 台北 Taipei

226.00m²

鍍鋅鋼管支架、浪板、鷹架、方管 Scaffolding system , Corrugated sheet, Square tube

_DSF4827.jpg
_DSF4954.jpg

x-site計畫:OO

建築是他者,主體至始至終是觸發的事件,是真實的交流經驗。那麼,因為空調系統修繕而卸下藝術品的美術館是什麼?沒有美術館的美術館廣場又是什麼?X-site建築裝置在失去主體的廣場上將是什麼?

林佩蓉 Pei-Jung Lin 

coolcool
180925aerial.png
1001修透視.png

2017, 高雄 Kaohsiung

179.50 m²

鋼構、鋼筋混凝土

Steel Structure, RC foundation 

cool cool seaside

​涼涼海之濱

​辜達齊 Ta-Chi Ku 、陳佑中 Yu-Chung Chen

這個設計讓原本豔陽下毫無遮蔽的鄰里廣場不只成為色彩柔和的多功能活動場,還多了可供遮陰的休息場所。棚子下可以吃冰、打盹、等上場,吹海風,讓日常生活放鬆。就像在幫城市按摩,讓空間邊界不再壁壘分明,一切都可蔓延互通。

ayni
181004b.jpg

林柏陽Bo-Yang Lin

2017, 台南 Tainan

197.00m²

鋼筋混凝土

Reinforced Concrete

181004a.jpg

ayni house

​進之宅

關於「空間用途」的討論,除了回應機能的需求,亦是設計者(使用者)心境的投射。「無用」的存在與「有用」的不存在, 正是我們探討建築空間最微妙之處。我們該如何看待東方文化脈絡中建築的精神性?提到場所精神時,又該以什麼樣的觀點看待場所空間裡的事物?以「無用」為思考起點,無特殊用途的虛空間是最容易看穿設計者意圖的切入點。 

green house
鼓勵好室_SpaceFoto (123).jpg
29695503_229753264433196_769399860725861

green house

​鼓勵好室

陳漢儒 Han-Ju Chen 、 劉真蓉 Chen-Jung Liu

2018, 桃園 Taoyuan

336.00m²

鋼構、鍍鋅鋼管、農膜、農網

Steel Structure, Agricultural gauzes, Plastic films

高功率的溫室環境與都市生活型態交融,構築成未來家屋的原型,在這些奇妙的「溫室」中,人們可以在潮濕涼爽的蕨類溫室中飲茶談天,在高科技室內農場中摘採蔬果,下廚用餐,在濕潤的蕈菇溫室中用五感品味一場未來的家庭劇場,經驗植物生命與人類生活交織共存的生活情境,用感官與想像力從新理解生活與自然環境間的共生平衡。

鼓勵好室-親子 (35).jpg
enishi
DSC00077-HDR.jpg
IMG_3432.jpg

灼熱的太陽、雄壯的自然、與充滿樸實人們的笑容,這樣的自然與人們發生於地處台灣的離島—澎湖。這是位於該處小島的民宿建築計畫,兩個主要的建築構成元素-用建築骨骼所成型的上與下樓板空間,以及蜿蜒曲折地垂直穿透空間的細長孔隙,都是基於紀錄基地場域中,業主與建築師腦波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概念圖,亦是一個「新」結構原型的誕生。

2018, 澎湖 Penghu

163.81m²

鋼筋混凝土

Reinforced Concrete

陳冠帆 Kuan-Fan Chen 、辻真悟Shingo Tsuji

enishi resort villa

​緣宿

DSC00059.jpg
tree
00_勤美學好夢里樹屋與木棧步道_蕭有志.jpg

蕭有志 Yu-Chih Hsiao

2018, 苗栗 Miaoli

30.00m²

木構、燒衫雨淋板、銅、鍛鐵、RC基礎

Wood, Charred pine shingles, Copper, Wrought iron, RC foundation

樹屋三連作位在苗栗一座過往享有盛名的遊樂園中,基地是樂園中一處整平的坡地,上頭有幾棵榕樹。設定以「職人工藝」與「在地生活」為核心,希望打造一個與營地本身自然環境相符的休憩空間,並希望利用既有的榕樹設置三座藝術裝置,做為營地的象徵意象。

06_天空書房露臺搭配剝皮原木構造的欄杆_蕭有志.jpg
09_天空書房內的旋轉樓梯_蕭有志.jpg

tree houses

in the dreamy forest

​樹屋三連作

workstation
page21.jpg
page06-01.jpg
010421be8463bd92ea25a028d7db1fa36c72fb48

2018, 台中 Taichung

270m²

鋼構、松木、CLT樓梯、磨石子地坪

Steel structure, Pinewood, Cross-Laminated Timber, Terrazzo

賴人碩 Ren Lai

繼光工務所位於台中市中區,一個從日治時期便開始建設發展的老城區,但隨著時代改變,這裡沉寂下來,工務所現址早期是一幢工廠和住宅複合的老建物。建築物的殘破對我們來說並不是問題,反而是一個機會,可以重新改造成一個適合工作和生活的場所。

workstation JK

​繼光工務所

​報名資格與辦法

A. 徵件方式:

報名方式:一律採網路報名。

報名網站:https://www.taipeiada-awards.com

網路報名期限 : 2018年4月9日 起至7月6日 24:00止,報名成功後在收件期限內繳交參賽作品文件。

  

B. 徵件說明會:

時間:5月5日(六)下午 1:30 pm

地點:忠泰演講廳,市民大道三段178號7樓

 

C. 繳交參賽作品文件:

收件期限:2018年7月9日 至2018年7月27日 17:00止

收件方式:參賽作品以掛號或快遞方式寄送,並請附上足額郵資之回郵信封,以便徵選結束後,將參賽作品寄回。

​收件地址:請詳見報名表。信封上標注寄件者姓名與聯絡電話。

*掛號寄件者以郵戳時間為憑,快遞寄件者以寄達時間為憑,逾時不候

*文件內容語言格式為繁體中文或中/外文對照

​收件內容:

(1)報名表格:參賽報名表格一式 (表格將於報名後寄送至email,請與作品集分開裝訂)

(2)作品資料:A3書面作品集2本(規格限定A3尺寸橫式、左側裝訂)。作品集內容須包含:基地位置、設計理念、空間計畫、建築平面、四向立面(至少二向)、剖面、透視圖或各類視覺模擬圖、現況照片等。(投稿多件者,報名資料與作品集須獨立製作,不可合併)

(3)資料光碟或隨身碟1份。

​*所有參賽之作品集,將於徵選結束後以參賽者附上之回郵信封寄回,未附回郵信封之參賽作品資料,主辦與執行單位不負寄送與保管責任。

* ADA新銳建築獎保留修改、終止、變更活動內容細節之權利,且不另行通知。

作品資格

(1)建築作品包含臨時性、裝置性與觀念性等建築。

(2)作品限定為在西元2015年8月1日至西元2018年7月31日間取得使用執照或竣工證明之實體建築。

(3)無需取得使用執照之作品,須於上述時間內正式啟用外,並出具參賽作品之業主同意書,以證明參賽資格。

 

(4)同一參賽者投件之數量,以3件為上限,曾參賽本獎歷屆之作品不得再重複投件。

 

(5)參賽作品座落於台灣(含外島)。

參賽資格

(1)有建築設計之實,參賽作品為本人簽證者,須出具建築師證照影本。

(2)有建築設計之實,但參賽作品非由本人簽證者,則須出具原簽證建築師之書面同意書。

(3)個人或團體參賽者年齡須在報名截止日期前45歲以下,西元1972年7月6日以後出生者,皆符合參選資格。(*團體定義:參賽者至多以 2 人為限,除非為事務所確實註冊合夥人,則不在此限,且所有參賽者年齡皆需符合45歲以下)

(4)歷屆獲獎者可重複參賽報名。

​獎項與評選辦法

A. 獎項:

首獎一名:可獲得新台幣50萬元獎金、獎狀, 以及下屆特展展場最優先設計權。

特別獎一名:可獲得新台幣20萬元獎金、獎狀 。

佳作至多六名:各可獲得新台幣3萬元獎金、獎狀。

主辦單位將於今年10月針對入選作品推出特展及系列論壇活動。

B. 評選辦法:

初選-

分為書面審查與簡報面試兩階段進行,請參賽者配合主辦單位通知。

時間:第一階段預計於2018年8月4日舉行;第二階段預計於2018年8月10日(五)舉行,8月14日(二)公佈入圍名單。

評選方式:參賽者提供參賽作品資料,供初選評審進行審查,第一階段書面審查至多評選出16件作品參與簡報面試,第二階段面試至多8件作品進入決選。

 

決選-

時間:預計2018年10月下旬舉行

評選方式:決選評審進行入圍作品現勘及評選會議,並依本屆評審團決定評選機制,評選出得獎作品。(建築作品之現勘,若在行程不允許狀況下,參賽者須同意以簡報方式取代)

C. 頒獎典禮

時間:2018年10月30日(星期二)

頒發首獎、特別獎、與佳作獎項

bottom of page